7月份美国CPI同比+2.7%,略低于市场预期;PPI同比跳升+3.3%,远超市场预期;而同期美国进口价格指数同比-0.2%配资门户首页,下降并不显著。进口价格的轻微回落表明,海外出口商仅承担了较少部分的关税成本,大部分仍由美国进口商和消费者分担;而美国居民端关税通胀温和、暂不显著,则说明企业端承担了其中的主要部分。
当前阶段,美国进口商仍承担了一半以上的关税成本。由于利润率不断被压缩、库存逐渐消耗,企业对成本的消化能力正在减弱,未来向消费端的转嫁速度将加快。关税通胀将在未来数月继续显现,随着传导链条趋于完整,CPI同比或在今年年底或明年一季度见顶。
美联储2025年7月褐皮书指出,虽然美国国内企业普遍面临因关税导致的投入成本上升,但由于消费者抵制,企业往往无法全部转嫁成本,不得不自行消化部分成本,或在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中推迟投资计划。
目前美国很多进口商采取的是“慢速转嫁”策略并未立即把关税成本完全体现在售价中,而是借助多种手段延后其影响。比如,这些企业在更高税率生效前突击进口、对受关税影响商品先小幅提价以测试消费者反应,或对未受关税影响的商品提价以部分抵消成本。而这种谨慎做法意味着,关税压力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完全传导至消费端。
尽管美国政府不断提高关税,但由于政策落地存在时滞、消费结构转向低关税商品、出口商品经第三国转运、关税豁免范围扩大以及贸易模式变化等多重因素,进口商实际承担的有效关税税率远低于官方公布的水平,从而缓冲了对居民端消费价格的直接冲击:以2024年消费篮子计算,7月份美国有效关税税率已达18%;若根据7月份年化关税收入逾3300亿美元计算,实际有效关税为11%。
所以美国关税政策的实际影响比普遍预期的更为温和,居民端通胀增长路径也更为缓慢。相较于6月份美国宣布的16%有效关税税率,以及由实际关税收入计算的有效关税9.1%,7月份均有较大增加。未来随着现有关税漏洞被堵上,以及进口商品成本上涨日益压缩企业利润率、企业开始将累积的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关税对物价的影响将更加显著。
关税成本从企业端传导至居民端的速度以及转嫁给消费者的程度,决定了通胀温和还是快速上涨,这也关系到美联储的降息步伐。尽管鲍威尔在杰克逊霍尔会议上针对就业市场下行风险释放了鸽派信号,但如果8月份通胀数据超预期,仍将压缩全年的降息空间。
启灯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